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

煤炭行业迈入“控产”时代

时间:2015-03-16 08:56 点击:
      控产限产成煤市“救命稻草
 
  近日,春节后一度分化的煤价走势再度飘绿,主产地和港口煤价同步下滑。“太原指数”短暂持稳后走跌。3月11日,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收于488元/吨,比上期下降8元/吨,创下年内“九连跌”,以及去年8月以来的单周最大跌幅。
  加之神华、中煤等大型煤企相继推出变相降价的优惠促销政策,市场悲观情绪不断升温,业界对煤价持续下行的担忧进一步加剧。
  同时,环境层面的政策约束不断收紧。近两年来,备受关注的城市雾霾问题,正在引发人们对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反思。
  3月6日,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《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》,提出到2017年,焦化、工业炉窑、煤化工、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吨;到2020年,这一目标将达到1.6亿吨以上。
  考虑到去年底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一份文件,为防治大气污染,到2017年,仅京津冀鲁四地,煤炭消费量较2012年将减少8300万吨。今后两年,中国至少要减少煤炭消费1.6亿吨。
  上述信号表明,在市场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,控产、限产正在成为煤炭行业的“救命稻草”。数据显示,今年1月,神华集团、中煤能源煤炭产量双双同比下降,中煤更是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。加之春节期间,大量煤矿停产放假,一季度煤炭产量难有增长。
  此前,煤炭大省山西发布了今后5年内的能源发展战略目标,明确划定煤炭产、用、销上限,不再争夺“煤老大”。国内煤炭产量最大的神华集团也提出,今年将压缩10.8%的煤炭产量,与2014年相比减产3300万吨,成为市场“寒冬”中难得的利好消息。
 
 
  煤炭脱困仍需多管齐下
 
  业内认为,尽管山西、神华等地区和企业已明确提出稳定产量的计划,但仅仅个别省份和企业控制产能,难以突破“囚徒困境”,亟需加强行业监管、行业自律,规范煤炭生产环节。
  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连续两次煤炭行业脱困工业联席会议都把治理的重点,聚焦在煤炭生产环境,包括“违法违规建设生产、不安全生产、超能力生产、劣质煤生产和消费”。国家发改委称,近期将抓紧修改完善和印发相关文件,抓紧开展煤矿违法违规建设生产情况核查,抓紧落实煤矿建设生产领域违法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。
  在这种背景下,煤企限产更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协调。在经济下行期间,尤其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讲,生产出来的煤炭无论效益如何都是GDP,减少煤炭产量就意味着减少GDP。
  同时,随着全国各地煤炭资源整合的推进,大矿明显增多,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相应增强。潘云建议,建立煤炭供需平衡、预测、储备机制,成立类似于欧佩克的行业协会,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,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。同时,严格执行限产、遏制超产等政策的同时,加强煤炭主产地之间的协调,避免“控产”过程中加剧恶性竞争。
  业内认为,如果煤企限产政策得到严格执行,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,当前煤炭供需失衡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。